加快学术成果产出,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3663
近来,自贡恐龙博物馆科研人员从学习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践行初心使命,加大恐龙野外发现、发掘及研究工作力度,以新的成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恐龙研究有新成果
6月21日,自贡恐龙博物馆江山副研究馆员、彭光照研究馆员、叶勇研究馆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等中外古生物学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发现最小非鸟恐龙足迹》一文在线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期刊《历史生物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在一批恐龙足迹中发现了一个长仅10.2毫米的微小恐龙足迹。这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小恐龙足迹,可能揭示了兽脚类恐龙的早成或超早成的发育策略。
微小恐龙足迹和一角钱硬币的尺寸对比
恐龙足迹化石作为一种典型的遗迹化石,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是恐龙当时的动态行为的缩影。恐龙足迹学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可以有效判别当时当地动物群的组成,而且这些信息正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骨骼化石的局限性。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恐龙足迹,判断恐龙当时的运动状态,如行走、奔跑甚至游泳等。
微小足迹的照片(左上),3D图(右上),等高线图(左下),轮廓图(右下)
自贡被誉为“恐龙之乡”,自1915年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陆续发现了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侏罗纪恐龙骨骼化石,而恐龙足迹化石却发现却不多。上述恐龙足迹化石发现于自贡富顺永年,这是恐龙足迹化石在自贡地区的第三次发现。这批恐龙足迹化石经过科学研究和精心维护,已经焕发出岁月洗礼的光彩。在进行科学保护后,将把这些恐龙足迹作为展品向观众展示。
跷脚龙生态复原图(作者:神棘)
二、野外勘探正在进行时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和考古工作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探明“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的埋藏状况及富集程度,自贡恐龙博物馆正在实施“大山铺恐龙化石密集区勘探工作”。近日,按照勘探方案的技术线路,科研人员冒着酷暑,在野外进行地形地貌测绘、数据采集、勘探选点,在形成完整的测绘报告后,将着手开展下一步的钻探、槽探等工作。
三、科研平台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
为进一步集聚川渝优势科技资源,推动川渝共建高水平实验室,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2021年5月26日,自贡恐龙博物馆参与联合申报的《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点实验室》通过了重庆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并联合发文。另外,为激发学术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我馆的科研制度也在不断制定和完善之中,《自贡恐龙博物馆首席专家制度》、《自贡恐龙博物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定正在推进建设中。
勘查项目—野外点位布置